头部餐饮品牌涨价潮:现象剖析与市场回响

2024-12-25发布 318人浏览


 最近,肯德基与蜜雪冰城这两大餐饮巨头纷纷官宣涨价,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热议。

一、成本重压下的品牌“求生欲”

肯德基作为西式快餐的标杆,对食材品质把控严苛。近年来,全球粮食市场的动荡致使小麦、玉米价格如坐上过山车,波动频繁且上行趋势明显。据权威数据,近三年间,小麦价格涨幅超15%,玉米价格更是飙升近20%,这直接冲击着肯德基所需面粉、玉米糖浆等原料的采购成本。同时,鸡肉供应受养殖环保新规影响,成本上扬约10%,从鸡苗培育到成品鸡出栏,各个环节都在增加开支。

蜜雪冰城虽以平价著称,但其核心原料——白砂糖、植脂末等同样未能逃脱价格魔咒。白砂糖因国际糖价波动及国内减产预期,价格一年内攀升超25%,植脂末受上游油脂与乳粉价格联动影响,成本也有显著提升。

人力成本这块巨石同样压得企业“喘不过气”。随着社会发展,劳动者对薪酬待遇、福利保障的诉求日益高涨。在餐饮行业,员工流动性大,为吸引和留住人才,企业不得不加薪。近五年,餐饮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年增速达8%,加之社保缴费基数逐年上调,肯德基、蜜雪冰城等门店运营的人力成本大幅增加。再者,商业地产租金一路高歌猛进,一二线城市核心商圈租金每平米年涨幅可达10% -15%,即便在下沉市场,租金压力也不容小觑,品牌为保住黄金地段的门面,只能咬牙承受。

二、涨价背后的品牌战略

肯德基开启涨价进程,绝非盲目之举,实则蕴含着深远的品牌战略考量。一方面,通过适度提价,其旨在筛选核心消费群体,精准聚焦中高端客户。这部分客户对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,更注重就餐体验、产品创新以及品牌附加价值。肯德基顺势加大研发投入,新品层出不穷,如植物肉汉堡迎合健康潮流,限时推出的联名款玩具套餐更是俘获大批年轻消费者的心,稳固品牌高端形象,与麦当劳等竞品拉开差距。

蜜雪冰城的涨价策略则别具一格。虽整体价格亲民依旧,但局部微调后,为产品升级注入资金活水。它将部分盈利用于改良原材料,从普通奶源迈向优质奶源,茶饮茶叶品质也显著提升,让消费者花小钱享受到更优质的饮品。同时,品牌扩张步伐因资金充裕而加速,向乡镇偏远地区渗透,填补低价高品质茶饮空白,强化“国民茶饮”地位,以规模效益抵御成本波动。

三、市场漩涡中的品牌博弈

面对涨价,消费者阵营呈现鲜明分化。肯德基常客中的白领阶层,经济实力相对雄厚,多数人对价格微调接受度尚可,依旧钟情于其便捷的服务、熟悉的口味以及舒适的就餐环境,每周光顾次数虽有微降,但忠诚度仍在。不过,学生群体消费预算有限,部分人开始“移情别恋”,寻觅周边更实惠的快餐替代。蜜雪冰城的年轻粉丝们,对于1元左右的涨幅,态度各异。追求极致性价比的消费者,会在社交媒体上吐槽,转而挖掘新的平价茶饮;而注重品质提升的消费者,看到奶源换新、口感优化后,反而增加购买频次,为品牌进阶点赞。

从消费行为来看,餐饮消费结构悄然重塑。肯德基涨价后,正餐时段人流量稍减,但其下午茶、夜宵时段凭借新品促销,吸引不少消费者前来尝鲜,填补空缺。蜜雪冰城所在的茶饮市场,消费者购买大杯、加料饮品比例上升,试图以“一次喝个够”来平衡涨价心理,同时,周边产品如蜜雪冰城玩偶、联名杯套的销量也随着品牌热度蹿升,成为新盈利点。

四、成本、竞争与消费的三重奏

于同行竞争者而言,肯德基、蜜雪冰城的涨价仿若吹响“集结号”。

西式快餐领域,麦当劳迅速跟进部分产品优化调整,虽未大张旗鼓涨价,却悄然开启部分产品的优化调整之路。通过巧妙设计套餐组合,将热门单品与小食、饮料进行搭配,以组合优势提升性价比;同时,大力推行会员专享价,依据会员等级分层给予不同力度优惠,牢牢锁住老顾客,既平衡了成本压力,又强化了自身在竞争中的韧性。

中式快餐更是瞅准时机,乘势而上,大打“平价正餐”牌。它们精准定位受价格波动影响而游离的客源,加速门店布局,从一二线城市的社区角落到三四线城市的核心商圈,纷纷插下“扩张的旗帜”,用亲民实惠的菜品、快捷便利的服务,吸纳因肯德基、蜜雪冰城价格敏感而流失的客源,在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。

供应链上下游也在这波涨价潮中重新“洗牌”。上游供应商为保住与头部品牌合作,不惜重金加大研发投入,如禽类养殖商研发抗病力强、生长快的新品种,力求从源头上稳定供应、降低成本,确保在激烈的供应竞争中不被淘汰;下游加盟商则在品牌支持下,学习精细化运营,通过优化店面布局、精准把控食材用量,多管齐下应对利润压缩困境,与品牌共克时艰。

在这场由涨价引发的市场变革中,成本的重压、竞争的激化、消费的转向共同演绎,促使餐饮行业各环节不断调适、进化,向着更成熟、多元的方向砥砺前行。